◎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这将是一座便捷高效、宜居和谐的现代之城。
2017年4月,中国制造持续回暖的势头再度放缓。在前期已开工项目带动的惯性增长正在转弱,经济内生动能未见实质性改善,加之金融监管收紧对实体经济的影响逐渐显现,未来中国经济将面临下行压力。
财新智库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钟正生认为,各项指标走弱,4月制造业压力逐渐显现,随着工业品价格的回落和主动补库存的结束,近期中国经济可能呈现趋势下行的格局。靓丽的经济数据在一定程度上得益于价格的支撑,这在固定资产投资上表现的尤为明显。此前价格回升带动的企业主动补库存,或亦接近尾声。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4月,制造业PMI为51.2,低于3月0.6个百分点虽然3月工业产成品存货同比增速仍在上升,但工业品产销率出现下降,高频数据和4月PMI相关分项指数显示,需求和采购下降,企业进入被动补库存阶段。
3月一度触及荣枯分界线的统计局制造业PMI就业指数再次落入收缩区间,财新中国制造业PMI中就业指数则在收缩区间降至今年来最低。财新智库莫尼塔宏观研究主管钟正生认为,各项指标走弱,4月制造业压力逐渐显现,随着工业品价格的回落和主动补库存的结束,近期中国经济可能呈现趋势下行的格局。山西独特的资源优势、独特的地理位置、厚重的人文历史等,都将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过程中发挥出重要的作用。
对于山西而言,作为国家煤炭大省和重要能源基地的突出地位也不会改变。尽管2010年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正式获批,山西成为全国唯一一个全省域、全方位、系统性的国家级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但国家能源政策的调整却并未彻底改变山西依靠煤炭资源的现实状况。2007年6月7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正式批准重庆市和成都市设立全国统筹城乡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转型的关键就是改革,对山西来说,改革就是打开山西发展的瓶颈,去除阻碍山西发展的毒瘤。
传统门类出现生产过剩不是因需求不足,或没有需求,而是需求变了。2006年5月26日,国务院正式批准天津滨海新区为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化,产业结构也发生了急剧变化,传统行业逐渐走向衰落。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旧的问题解决了,新的问题又会产生,制度总是需要不断完善,因而改革既不可能一蹴而就,也不可能一劳永逸。资料表明,中国的GDP每增长1%,煤炭生产增长约0.44%,煤炭消费增长约0.76%。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全省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发生了积极变化。
2010年12月13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正式批复设立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推进供给侧改革不能因为包袱重而等待、困难多而不作为、有风险而躲避、有阵痛而不前。山西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定位是不是应该改变了?事实是,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面对长期的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我们清醒认识到,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山西提供了治本良方和重大机遇。其目的是,山西通过开展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在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上先行先试、锐意突破,率先走出资源型地区转型跨越发展新路,为全国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特别是资源型区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益借鉴。
2016年,山西积极推动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减压煤炭产量1.4亿吨、占全国39.1%,退出煤炭产能2325万吨、居全国首位,促进了全国煤炭供求关系平衡,使煤炭价格回升到合理区间。对我国而言,尽管煤炭在中国国内一次能源消费量从2010年的70.2%下降到2016年的62.3%,但目前来看,煤炭在我国能源消费中的主体地位短时期内仍不会改变。
只要全国经济形势不乐观、下滑明显时,对山西的传导效应尤其明显,一煤独大的产业结构在抵御经济下行压力风险能力上显得十分乏力。2013年,国家出台了能源十二五规划,并将山西重新进行了定位,确定为五大综合能源基地之一。
2011年3月和12月,又先后设立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厦门市深化两岸交流合作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山西发展方位能源发展事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国防等各个方面,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创新驱动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从1950年到2013年,山西累计产煤约140亿吨,外调约100亿吨,供应全国28个省份,总产量和外输量分别占全国的约四分之一和80%。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解决我国发展面临的一系列突出矛盾和问题,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不断改善人民生活,要求全面深化改革。结构性改革必须进行,而重点就在供给侧。山西经济发展的定位并不是山西经济发展的魔咒,山西经济持续下行的主要原因是结构性失衡、供给质量不高的主要矛盾,强精健体根本上是内气的问题,就是要不断激发内生动力,实现山西转型发展。
全面评估山西在全国的改革方位,要从山西煤炭发展来看山西经济发展的历史方位,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来看山西发展方位,从金字招牌来看山西改革的空间方位。从金字招牌来看山西改革的空间方位2005年6月21日,国务院正式批准上海浦东新区进行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点。
上世纪80年代编制《1981年~2000年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综合建设规划》时,提出变能源基地为能源重化工基地,战略重点也在原有煤炭、电力工业基础上扩展为煤炭、电力和煤炭化学工业。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结构性问题最突出,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
这些变化为山西打下了较好的重工业基础,创造了大规模发展煤炭工业的有利条件。推进供给侧改革是形势所迫,是问题倒逼的必然选择。
山西省国家资源型经济转型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是我国批准的第9个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些无疑压缩了煤炭消费的空间,而作为煤炭大省的山西,将面对煤炭行业需求不足、煤炭企业利润空间缩小等一系列现实性问题。经过30多年发展,山西煤炭工业不仅在量上发生了巨大变化,在质上也发生了深刻巨变。但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气候和资源环境恶化持续加剧、大气雾霾等因素的影响,能源革命推动了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等清洁类能源的发展,限制了化石类能源的消费比重。
这种结构性问题单纯依靠刺激内需难以解决,必须改善供给结构,实现由低水平供需平衡向高水平供需平衡跃升,不断创造和引领新的需求。而各种矛盾的产生往往是因为发展存在诸多短板,出现结构性问题。
1979年,党中央、国务院从全国能源需求和山西的实际出发,提出了尽快把山西建成强大能源基地的设想,由此山西进入了大规模、高强度开发的能源基地建设时期。回头看,山西经济发展的黄金10年也是山西煤炭发展的黄金10年,主要依附于全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推进结构性改革就是协调发展过程中的重大关系,在破解难题、补齐短板的同时又巩固和厚植原有优势,是让中国经济健康发展、行稳致远的一项重大举措通过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系列配套政策措施的有效实施,全省经济增长的效益和质量发生了积极变化。
通过中国经济增长速度与山西煤炭产量比较图,可以看到山西煤炭对全国经济增长作出的贡献。可以说,中国过去二三十年经济的快速增长是跟煤炭的生产和消费增长分不开的。山西作为能源重化工基地的定位是不是应该改变了?事实是,随着我国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在经济下行压力不断增大的情况下,面对长期的一煤独大结构性矛盾,我们清醒认识到,中央提出的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山西提供了治本良方和重大机遇。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的,国内经济现在面临四降一升。
因此,山西加快产业结构转型、走出资源转型发展的路子,显得尤为迫切。这些设立的国家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作为一种全新的改革模式,不仅仅是以往改革模式的延伸,更是改革思维、改革方式的创新。
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看山西发展方位能源发展事关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环境、国防等各个方面,是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创新驱动和两个一百年战略目标的重要保障。2007年12月14日,经国务院同意,国家发改委批准武汉城市圈和长株潭城市群为全国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
上世纪80年代编制《1981年~2000年山西能源重化工基地综合建设规划》时,提出变能源基地为能源重化工基地,战略重点也在原有煤炭、电力工业基础上扩展为煤炭、电力和煤炭化学工业。但是随着经济进入新常态,以及气候和资源环境恶化持续加剧、大气雾霾等因素的影响,能源革命推动了天然气、可再生能源、太阳能等清洁类能源的发展,限制了化石类能源的消费比重。
本文地址: http://one.zhutima.com/?id=24
文章来源:天狐定制
版权声明:除非特别标注,否则均为本站原创文章,转载时请以链接形式注明文章出处。
◎欢迎参与讨论,请在这里发表您的看法、交流您的观点。
2025-04-05 09:08天狐定制
2025-04-05 08:39天狐定制
2025-04-05 08:18天狐定制
2025-04-05 07:41天狐定制
2025-04-05 07:32天狐定制
2025-04-05 07:16天狐定制
2025-04-05 07:07天狐定制
2025-04-05 07:06天狐定制
2025-04-05 07:05天狐定制
2025-04-05 06:44天狐定制
扫码二维码
获取最新动态